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分類主題:2011區域與城市中區詩選注/雲林
過他里霧二首作者:孫元衡
翠竹陰陰1散犬羊,蠻兒2結屋3小如箱。年來不用愁兵馬,海外青山盡大唐4蕃人稱內地為唐。(其一)
舊有唐人三兩家,家家竹徑自迴斜5。小堂6蓋瓦窗明紙7,門外檳榔新作花。(其二)
【題解】
本組詩為七言絕句,收入《全臺詩》第壹冊。詩題〈過他里霧〉,「過」意指「經過」,「他里霧」原指平埔族「他里霧社」,此處引伸為該社周邊地區之名稱,由於「他里霧社」原址在現今雲林縣斗南鎮區及舊社里一帶,故本作是孫元衡途經斗南地區的親身見聞。此外,由於孫元衡以臺灣府海防同知之銜,兼攝諸羅縣篆,他里霧地區即屬於作者所轄之地,因此詩作內容可謂其考察轄區民情風土之記錄。以內容而言,前首作品記錄「他里霧社」原住民的居家景致,第二首則描寫漢人的屋宅風光,兩首作品呈現出不同族群的百姓,在該地區和樂生活的日常樣貌。
【作者】
孫元衡(1661-?)。見〈諸羅縣即事〉,頁碼待補。
【注釋】
1. 陰陰:蔭蔽覆蓋的樣子。
2. 蠻兒:原為漢人對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,此處借指他里霧社平埔族人。
3. 結屋:構築屋舍。
4. 海外青山盡大唐:藉由原住民稱中國為「唐」的習慣,喻指當下的臺灣,就如同昔日盛唐一般和樂平靜,毫無爭端。
5. 迴斜:曲折斜行。
6. 小堂:小房子。堂,泛指房屋的正廳,此處借指房子整體而言。
7. 窗明紙:以潔淨的紙所糊之窗戶。
以上資料引用自愛詩網《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》,該資料庫主要選取明鄭、清領、日治時期詩作,依區域與城市、山川與海洋、飲食與物產、戰爭與災異、游覽與感懷等主題進行分類詮釋,詩作內容以台文館出版的《全臺詩》為主,其他詩集與資料庫為輔,詩體兼顧律、絕及古體詩,詮釋內容具有可參考的題解、注釋與延伸閱讀資料。本資料庫的建立,提供網路時代便利的檢索方式,讓文學之美活躍出紙上,在彈指之間領略詩境,感受詩意。
孫元衡這個人,根據劉寧顏1994年主編的《重修台灣省通志》(該書為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,當時劉寧顏先生任職該單位),所述,孫元衡,字湘南,中國清朝官員,安徽桐城人。
孫元衡雖然名字叫元衡,字叫湘南,跟有衡山湘水的湖南似乎有淵源,可是孫元衡的籍貫卻不是湖南,也不是日本漫畫「灌籃高手」裡面那個湘南海岸來的人,他是安徽人,而且還是桐城人,桐城在清代最有名的就是桐城派,桐城派是中國清朝有名的散文流派,到清末都還被贊揚說是「桐城在天下,於道非一縣。」(淸末趙熙:題姚惜抱文稿應馬通伯之屬)。
桐城派草創期的方苞、劉大櫆和姚鼐被稱為「桐城三祖」,後繼者有方東樹、曾國藩等人。方苞(1668~1749)字鳳九,號靈皋,晚號望溪,有《望溪文集》 主張義理,考據,辭章三者並重。「義法」是方苞論文的唯一標準。方苞最為台灣的學生所熟知的,就是課本裡面的《左忠毅公逸事》,這篇寫明朝末年左光斗的小品文,不管是在台灣,還是在中國,都常常被編入高中教科書裡面,可見其影響之大了。
方苞是桐城人,孫元衡的同鄉。而孫元衡是1661年出生,比方苞大幾歲,但是基本上算同時代的人,清朝初年,雖然說康熙是盛世,但是滿漢歧見仍深,滿州人要考取進士,比漢人要容易很多,像方苞這麼有名的文人,考了老半天,考到都快四十歲了都還沒有辦法成為進士,還被捲入文字獄中強迫「入旗」(漢人被強迫編入滿清戶籍之中,不能自由遷徙、限制住居類似奴僕),景況悽慘,方苞的同鄉孫元衡也沒好到哪去,
1661年出生的孫元衡爲貢生出身,貢生,俗稱「明經」。貢生依其種類可以分成「例貢」、「恩貢」、「拔貢」、「副貢」、「歲貢」、「優貢」等等名目。除了「例貢」是有錢的秀才花錢買的以外,其他大都要經過好幾年才有辦法取得此一資格,因為一旦變成貢生,成績優異的,經廷試後可按知縣、教職分別任用。也就是說,孫元衡很可能考了一輩子,考不上進士,所以利用貢生身份取的了任官的資格。
諸羅縣為臺灣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,1683年明鄭滅亡,經施琅力陳,次年(1684年)正式設立臺灣府,並將行政區域調整為諸羅縣、臺灣縣、鳳山縣三縣。諸羅知縣衙門原本設於今臺南市佳里區境內,康熙四十三年(1704年),縣治自佳里遷移諸羅,即今嘉義市。 諸羅縣下轄里四、莊十四、社四十, 他里霧社正是當時諸羅縣所管轄的四十個社之一。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,四十幾歲的孫元衡擔任諸羅縣知縣,應該就是這個時候寫下這首詩。
清代臺灣僅是大清帝國的邊區地方,由於鞭長莫及,常有吏治不良、社會騷動頻傳、族群關係緊張、以及民風強悍等現象。清朝嘉慶年間曾來台任官的徐宗幹說:「各省吏治之壞,至閩而極,閩中吏治之壞,至台灣而極。」為了怕造反,官員任期短、又不許攜眷赴任,於是台灣成為「調劑」官員(收取額外收入,近乎貪污)之區,清代來台灣任官的官吏,以無心於台灣,把台灣當為搜刮飽囊之地的貪官居多,其來有自。
然而,科舉不順,飽經滄桑,步入中年仍然是一名風塵俗吏的孫元衡,似乎與那些貪官不同,他除了擔任官員辦公以外,還願意用一個純真的心,去看他所治理的諸羅縣他里霧社,與他所熟悉的文風鼎盛的安徽桐城有多大的不同。
翠竹陰陰散犬羊,蠻兒結屋小如箱。
年來不用愁兵馬,海外青山盡大唐。
這首七言絕句,押平聲七陽韻
孫元衡觀察到他里霧的平埔族原住民,也是習慣種植竹子,才有「翠竹陰陰散犬羊」的風光,台灣的竹圍,兼具有防禦、防風、農用、防敵、防亂以及建築竹屋等不同的功能,當時的台灣,漢民族前來拓墾,閩、客、漳、泉、原住民等不同族群都會常起衝突,當官方力量不足以保護時,自力救濟是最好手段,因此多功能的竹子成了不分種族的最愛,然而,與漢民族喜歡高軒敞屋的習慣不同,他里霧的原民是「蠻兒結屋小如箱」的,根據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「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」的資料指出,平埔族的房屋建築,就格式而言:台灣北部多樁上型(或高架式)住屋,房子搭架在木柱上,利用樓梯進出;台灣中南部多土墩式(或地面式)住屋,房子建在土基上,利用階梯進出,因此孫元衡會認為「蠻兒結屋小如箱」的,可能就是這種土蹲式住屋,生動描寫出當時的狀況。
正如一個激勵人心的推銷小故事「非洲賣鞋子」一般,有兩個商人到非洲賣鞋,當他們看到非洲人都光著腳的時候,一個說:『 完了!這裡的人根本不穿鞋!於是打道回府』。另一個則說:『 太好了!這裡的人都還沒有穿鞋!於是留下賣鞋 』。孫元衡正如那個留下來賣鞋的商人一般,孫元衡眼中的他里霧,是一個有待教化的璞玉,雖然沒有中原大地的文風鼎盛,但是「年來不用愁兵馬」和平而與世無爭,純樸可愛,是一個不愁兵馬,彷彿大唐般,可以建設的理想國哩。
舊有唐人三兩家,家家竹徑自迴斜。
小堂蓋瓦窗明紙,門外檳榔新作花。
本首七言絕句,押平聲六麻韻
孫元衡觀察到不同種族之間和睦相處,除了「舊有唐人三兩家」以外,當然也有原住民雜居其間,唐人蕃民基於利用周遭自然環境的想法,有志一同的栽種竹子,兼具經濟以及防衛的作用,不同種族間彼此相處融洽,唐人保有了既有的「小堂蓋瓦窗明紙」的瓦片蓋頂、窗施厚紙之建築習慣,但是也融入了「門外檳榔新作花」這種原住民種植檳榔的習慣,台灣早在數千年前,原住民即有嚼食檳榔的習慣,像是排灣族、阿美族、魯凱族、雅美族及平埔族的文化傳統中,都有嚼食檳榔的例子。而明朝末年漢人移民台灣後,也逐漸入境隨俗,因此檳榔也成為當時入藥、社交、送禮的重要物品。透過孫元衡的詩句,我們了解到三百多年前台灣多元種族互相融合吸收的珍貴的一頁。